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通知公告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九年义务教育迎来重大变革: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

    信息发布者:mp_13369449462
    2022-04-27 16:47:45   转载

    九年义务教育迎来重大变革: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

    小兔子音乐知识 2022-04-25 16:52

       近日,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(2022年版)的通知。

    图片




       4月21日,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,介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。

       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,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已分别实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,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,如学段纵向有机衔接不够,课程实施要求不够明确等。

       他介绍,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,将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。

    图片


    新版本优化了课程设置,主要变化有:

    1、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、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,整合为“道德与法治”,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。

    2、改革艺术课程设置,一至七年级以音乐、美术为主线,融入舞蹈、戏剧、影视等内容,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。

    3、劳动、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。

    4、科学、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,提前至一年级。


    家长们最关心的是课程设置安排,我们一起来看看!


    课程设置

    1、课程类别


    义务教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、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。以国家课程为主体,奠定共同基础;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拓展补充,兼顾差异。


    国家课程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开发、设置。所有学生必须按规定修习。


    2、科目设置


    义务教育课程九年一贯设置,按“六三”学制或“五四”学制安排。


    国家课程设置道德与法治、语文、数学、外语(英语、日语、俄语)、历史、地理、科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学、信息科技、体育与健康、艺术、劳动、综合实践活动等,有关科目开设要求说明如下。


    历史、地理在初中阶段开设,实行“五四”学制的地区,可从六年级开设地理。


   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,起始年级为三年级;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一至二年级开设,以听说为主。初中阶段开设外语,可在英语、日语、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。


    科学在一至九年级开设(初中阶段可选择分科开设物理、化学、生物学)。初中阶段若选择开设科学,需统筹科学和地理中自然地理学习内容。


    信息科技在三至八年级独立开设。


    艺术在一至九年级开设,其中一至二年级包括唱游·音乐、造型·美术;三至七年级以音乐、美术为主,融入舞蹈、戏剧(含戏曲)、影视(含数字媒体艺术)相关内容;八至九年级包括音乐、美术、舞蹈、戏剧(含戏曲)、影视(含数字媒体艺术)等,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。


    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、社会实践。一至九年级开展班团队活动,内容由学校安排。


    地方课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设置,原则上在部分年级开设。校本课程由学校按规定设置。


    专题教育以渗透为主,融合到相关科目中,原则上不独立设课。

    图片



    3、教学时间



       每学年共39周。一至八年级新授课时间35周,复习考试时间2周,学校机动时间2周;九年级新授课时间33周,第一学期复习考试时间1周,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3周,学校机动时间2周。学校机动时间可用于集中安排劳动、科技文体活动等。

       一至二年级每周26课时,三至六年级每周30课时,七至九年级每周34课时,九年新授课总课时数为9522。小学每课时按40分钟计算,初中每课时按45分钟计算。

        

       值得关注的是,新修订的课程标准,加强了学段衔接,并且首次艺术类的课程占比9%-11% 超过了英语学科的6%-8%,艺术类课程贯穿整个九年义务教育制,并且明确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掌握1-2项艺术特长。



  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有5大变化

    田慧生介绍,新修订的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音乐艺术类等等16个课程标准有五大变化。


    一是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,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,体现正确价值观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。例如,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了政治认同、道德修养、法治观念、健全人格、责任意识等培养要求。


   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。基于核心素养要求,遴选重要观念、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,精选、设计课程内容,优化组织形式。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,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,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。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,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,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,强化实践要求。


   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。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,结合课程内容,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,形成学业质量标准,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,为教材编写、教学实施、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。


   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。各课程标准针对“内容要求”提出“学业要求”“教学提示”,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,注重实现教、学、考的一致性,增加了教学、评价案例,不仅明确了“为什么教”“教什么”“教到什么程度”,而且强化了“怎么教”的具体指导,做到好用、管用。


   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。注重“幼小衔接”,基于对学生在健康、语言、社会、科学、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,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,注重活动化、游戏化、生活化的学习设计。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、情感、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,把握课程深度、广度的变化,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。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,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。


    来源/教育部官网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